鋁是人體非必須元素,也是自然界中豐度*大的金屬元素,約占地殼質(zhì)量的8%,僅次于氧、硅位居第三。
20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錯誤地認為鋁不經(jīng)過胃腸道吸收,所以金屬鋁及其合金被廣泛地用于制作餐飲具和食品包裝材料;鋁鹽被廣泛應用于**、水處理劑、食品加工的添加劑等。近二三十年來,人類對鋁毒性的研究揭示:鋁屬蓄積性低毒有害物質(zhì),長期過量攝入鋁會干擾**神經(jīng)活動、引起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干擾人體不需元素鐵、鈣、鈉、鎂、銅等元素的正常代謝。離子態(tài)鋁能促進自由基的形成引發(fā)DNA、蛋白質(zhì)、脂質(zhì)膜損傷,抑制體內(nèi)抗氧化系統(tǒng),引起早老性癡呆、鋁腦傷、鋁骨病等。
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組織(WHO/FAO)在1989年正式將鋁確定為食物污染物加以控制。2011年WHO/FAO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將鋁的每周耐受攝入量(PTWI)由7 mg/kg.BW暫修正為2mg/kg.BW,歐盟標準為1 mg/kg.BW。
2015年1月23日,我國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2015年第1號公告批準硫酸鋁鉀、硫酸鋁銨作為膨松劑用于粉絲、粉條,鋁的殘留量為200 mg/kg(以干樣品中鋁計)。同年的5月24日,GB 2760-2014《食品**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實施。硫酸鋁鉀或硫酸鋁銨作為膨松劑和穩(wěn)定劑可在部分食品中使用。其中,(04.04)豆類制品;(06.03.02.04)面糊(如用于魚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06.03.02.05)油炸面制品;(06.05.02.02)蝦味片;(07.0)焙烤食品中規(guī)定鋁的殘留量≤100 mg/kg(干樣品,以Al計)。(09.03.02)腌制水產(chǎn)品(**海蜇)則規(guī)定鋁的殘留量≤500 mg/kg(以即食海蜇中Al計)。
關于鋁的檢測方法,我所具備相應資質(zhì)能力的有國家標準GB/T 5009.182-2003《面制食品中鋁的測定》及GB/T 23374-2009《食品中鋁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法》、我所起草的作業(yè)指導書SSS 0032-2009《食品中鋁的檢測方法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分光光譜法》。
針對方法適用范圍,GB/T 5009.182-2003只適用于面制食品,不適用于豆類、海蜇等其他食品,而GB/T 23374-2009及SSS 0032-2009則不受產(chǎn)品類型限制。
針對前處理方法,濕法消解常用硝酸-硫酸-高氯酸消解體系,特點是消解完全徹底,但存在耗時長、易污染、空白值高等缺點。微波消解和壓力罐消解一般采用硝酸-雙氧水消解體系。雙氧水與硝酸混合可提高硝酸的氧化能力。為了減少試劑污染,也可只采用硝酸來處理樣品。微波消解及壓力罐消解法都是將樣品在密閉高壓條件下進行樣品消解處理,其特點是樣品分解較完全、待測元素損失較少、試劑耗量少、空白值低。其中,微波消解速度快,而壓力罐消解時間較長。如果樣品基質(zhì)是難溶于硝酸,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鈦、滑石粉等,或樣品中含有難溶性鋁,如硅酸鋁等,需使用硝酸-氫氟酸消解體系才能完全消解樣品,單用硝酸-雙氧水或硝酸消解體系,結果會偏低。
針對測試方法,鉻天青S分光光度法的前處理操作步驟較繁瑣難掌握,對操作人員的經(jīng)驗及技術要求高,顯色反應不太穩(wěn)定,容易出現(xiàn)色調(diào)不一致的情況,檢出限較高。ICP-MS及ICP-OES線性范圍寬,檢出限低,具有較高的精密度和準確性,而且其樣品消解過濾后可以直接上機測定。
對于普通食品,優(yōu)先采用GB/T 23374-2009或SSS0032-2009。特殊難溶樣品可采用硝酸-氫氟酸微波消解或壓力罐消解方式。